首页 国匠精神:认真坚持梦想 城市规划行业APP下载 常用规范 天气与日历 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发新帖

[链接] 厦门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厦门何以有腔调?

2014-9-5 17:01 2 2358 | 复制链接 | 打印 |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送原创文章至admin@caup.net,可申请注册邀请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方式

x
       如果腔调就是与众不同,是的,厦门当然有自己的腔调,她的腔调就是她的多样和包容。厦门腔调独特的兼容性,使得每一个来自不同地区的人,都感觉那似乎就是自己所期待的腔调。这种独特的兼容,来自于这个城市的自然文化特质,根植于厦门的基因之中,形成于厦门创设之初。
    不同于中国其他古老城市,厦门立城于通商和开放的年代。从开埠之始,来自世界的各种腔调,就在城市的基因上刻下了各自的印记。在鼓浪屿上,你可以看到各种文化的兼容并蓄:西方的、东方的;基督教的、佛教的;现代的、古代的;海洋的、陆地的;商贾的、农耕的;贫穷的,巨富的……是那么自然,理所应当地共生,共存。看看今天那些甚至同一宗教,同一语言的城市,互相争斗,甚至残杀,才会感到这一切并非理所当然。
    从自然来讲,厦门山水格局非常多样。前不久,我接待了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他第一次来到厦门,最引起他注意的,就是厦门多样的自然要素。厦门有山——高山和浅丘;有水——大江与大海;有湾——开敞的海湾和封闭的内湖;有岛——人文荟萃的厦门和鼓浪屿,只有沙鸥翔集的鳄鱼屿、火烧屿。沙滩、湿地、溪流……各类地貌,应有尽有;红树、凤凰、相思……杂树生花,落英缤纷。厦门的气候,不似终年温湿如一季的夏威夷、新加坡,而是四季变换,寒暑更替。藤本以建筑师的敏锐,感知到厦门人习以为常的多样。
    正是这样的多样化,带来了厦门兼容的特质。每一个来自他乡的过客,都会遭遇自己熟悉的角落,都会觉得自己天生就属于这里。新加坡的刘太格先生对我说:“中山路的骑楼,使他想起早期的南洋,而筼筜湖一带,最像今天的新加坡。”台湾人更是宾至如归。我陪高雄的陈菊市长参观规划馆,没一会儿,她就同我的讲解员用闽南话聊了起来;英国皇家规划师学会的前会长帕金森先生,一上鼓浪屿,就被她独特的气质迷住,他跟我说这里小尺度的街道,欧式的建筑,使他感觉好像到了英国小城,他强烈建议鼓浪屿要“申遗”。而那时,中国甚至没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申遗”。我自己也是如此,从到这里工作,到在这里定居,在别人看来重大的人生变化,我却感到自然而然。而这一切,都是缘于厦门与生俱来的腔调——多样和宽容。
    对打造厦门的腔调而言,厦门市政府做的最对的事情,就是什么也没有做。自然的腔调,一定是自然形成的。刻意制造的腔调,绝不会产生多样性。厦门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咖啡街。按照规划要求,这些西堤别墅改变用途演变而来的咖啡厅、西餐厅、时尚一条街,没有一栋是规划出来的。同样,华侨新村、南华路吸引游客的特色街区,没有一个是政府规划的。槟榔沿湖的夜总会一条街,开了关,关了开,自然淘汰,适者生存。
    同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南池子、平安大道相比,这些地方最大的特色就是自发和原生态。就像最文艺的小渔村曾厝垵一样,开始形成的时候,完全没有规划,谁也不知道最后会形成什么样。上海一家时尚杂志,曾专程到厦门采访我,想了解我们是怎样规划那些多样化的街区,结果他们吃惊的发现,我根本没听说过那些时尚界广为人知的家庭旅馆、特色商铺。说来惭愧,我是在北京才听说美图秀秀是厦门的。其实,其他领导们也是通过《纽约时报》中文网,才知道厦门是什么安特卫普。好酒是时间酿出来的。厦门腔调的特色,就是不做作,不假唱,自然天成。
    这几年文创正夯,厦门市政府也把文创作为城市的发展方向,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文创的政策。但真正的成功,总是从政府不知道的地方成长出来,政府是否把文创作为发展方向,其实并不重要。舒婷不是政府扶持出来的。时装设计群体的崛起,也不是政府计划出来的。政府不能揠苗助长,只能提供适于植物成长的气候,最后出什么来,则是不可知的。
    民间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说厦门创意的自发性这几年正在逐步减弱,政府介入是影响因素之一。政府官员的思维往往很简单,他们以为在他们喜欢的花下面拼命浇水,花就会开放。其实对于花而言,什么时候开,更多的取决于气候。政府经常自以为知道怎么扶持文化,却不知道过度的浇水,有时会适得其反。政府介入本身没有错,错在不当的介入。
    最近几年,厦门的方案征集和方案专审制度的创新,在驱除劣质设计单位的同时,开始吸引富有创意的建筑设计师。诸如张锦秋、崔恺、斯特恩、周恺、马岩松、本纳道、藤本壮介等著名的设计师,都开始进入厦门。目前正在开展的“19 集美”集群设计,汇聚了隈研吾、刘家琨等前卫建筑师的参加。规划局举办的“规划大讲堂”,同《厦门日报》联合主办“全球建筑大师论坛”以及将要开通的开放设计平台,都为厦门本土设计创造出越来越适合的气候和环境。
“十佳建筑师”、“十佳景观师”、“十佳新锐设计师”活动,厦门本土设计师开始凝聚。凯勒设计的五缘学村、文化艺术中心;李立新、唐洪流设计的筼筜书院、集美万达;林秋达设计的T4 航站楼、曾山雷达站,显示出了本土设计群体的崛起。政府要做的不是揠苗助长,而是创造一种适合的气候,然后耐心等待种子发芽。
《纽约时报》中文网有一篇文章“厦门正在成为中国的安特卫普?”,讲的就是一伙时尚服装设计师自发成长的故事。我想,这个故事,就是厦门腔调的一部分。无数个这样的故事,组成了厦门的腔调。从这个故事里,我感觉到的是厦门正在满溢的春天的气息。服装设计不过是灿烂春光里最先萌发出的种子。在宽容、多样化的厦门腔调里,其他的种子萌发出来只是时间问题。只是我们不知道下一粒萌发出的种子是什么。

本站发帖、留言功能已关闭,交流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讨论。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论坛类交互网站已不满足相关政策要求,因此发帖与留言关闭,感谢大家的理解)
城市规划学社
299元/年
国土空间学社
99元/年
城市数据学社
299元/年
规划管理研讨
50元/年

2回复

沙发
liutao7319 发表于 2014-9-12 20:10:19 | 只看该作者 | 举报
政府介入本身没有错,错在不当的介入。很高兴能听到官员这么说,也很期待能有时间到厦门一趟,亲自去感受自然的氛围
板凳
规划外行 发表于 2014-9-29 11:35:20 | 只看该作者 | 举报
言浅意深,政府往往拔苗助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方式

本版积分规则


规划云首页
规划行业搜索引擎 多风格地图底图 mapv POI查询工具 交通态势工具 getxy 在线协作工具 意向图片搜索 线稿自动上色 断面绘制工具 词频统计工具 style fenxitupeise upnews 国匠城 xuetang data
快速回复 2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