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城影之间43:《拆弹专家》 [打印本页]

作者: 微信推荐    时间: 2017-5-14 00:20
标题: 城影之间43:《拆弹专家》
作者:黄璐(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导演是折翼的建筑师,用搭建假地标去尊重城市

红磡隧道,全长1.86公里,香港第一条过海行车隧道,耗资港币3亿2千万元兴建。

40多年后,有人在香港郊区,花了1亿多港币,按1:1比例还原搭建出来1/3长度的假红磡隧道。

干这事情的,是《拆弹专家》剧组。


全世界对地标最有执念的,除了建筑师,还有电影导演。不同的是,建筑师们是盖,电影导演们是毁。从白宫、自由女神,到埃菲尔铁搭、大本钟……网上有一系列的热帖专门盘点花式被毁最厉害的那个倒霉蛋地标。

但是这次不同,《拆弹专家》邱礼涛设计的桥段是恐怖主义摧毁未遂。更不同的是,在拍摄之前,他竟然搭建了假的红磡隧道。

敢情电影导演就是折翼的建筑师,用搭建假地标方式去致敬地标。

想想也是莫名的悲情呢。

红磡隧道还不仅仅是地标。它脱离了以景点崇拜而存在的低级趣味,是与城市息息相关的交通要道、城市命脉。稍有差池,城市将受伤筋动骨之痛,逾百日不得安宁。

“香港红磡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行车隧道之一,每日车流量高达11000架次。如果把香港比作一个心脏,那么红磡隧道就是这颗心脏的动脉。对香港来说,红磡隧道有着重大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意义。让恐怖分子炸掉红磡隧道,就相当于让香港经济、民生都陷入瘫痪。”

不谈电影理念、不谈工业技术,不谈明星演技,邱礼涛出口谈的就是城市。在香港岭南大学攻读文化研究硕士出身的邱礼涛很明显懂得这一道理——以一条1.86公里的跨海隧道作为锚点显然比某个高楼大厦的地标性建筑更有杀伤力。就像凯文·林奇的城市五要素里,道路也是被排在了第一位。


红隧的端点过于明显,恐怖分子只用两辆大货柜就直接封死了整条隧道。隧道瞬间变战壕。不仅密闭空间的逃无可逃会让恐慌变成绝望,而且,1吨的C-4炸药爆炸之后的冲击波将辐射十几公里,粉尘将影响未来的几个月,交通混乱更是长久难决的大问题。

这一炸不仅是隧道的灰飞烟灭,更是城市的致命一击。


事实上,影片中对于红隧重要性的描述并非空口无凭。早在2001年,红隧就曾经发生在凌晨无法完成重铺路面的事故,以致隧道在上班繁忙时间需要单管双程行车。这几乎完全瘫痪港岛和九龙的交通。

实际上,剧组透露,他们也曾经考虑过在红隧夜里维修的时间进行拍摄,但是被拒。理由也是生怕有万一。所以也就有了那句台词,“否则等到上班时间一到,整个香港都会乱套的。”

而红隧之所以会车流量如此之大,影片中也有一句看似随意却真相了的桥段:香港虽然有三条海底隧道,但是东隧和西隧都收费较高。

就像扬·盖尔所说的,人们的行为取决于城市能提供什么样的选择。“比如,伦敦的拥堵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在某一天开私家车进入市中心需要收8英镑,那么第二天,开私家车的人就会减少20%。”但城市能够如何平衡着这选择之间的利弊,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这折翼的电影导演可做不了。


电影内外,基于道路的城市生活都如此重要。有人搭建假古董是东施效颦,而有人搭建假地标是为了尊重城市正常的运行秩序。

堵车会让你感觉到道路的存在,就像生病让你感觉到器官的存在,失恋让你感觉到对方的存在一样。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尊重不是常态,感恩不是常态,吐槽与指责是我们最善于表现的态度。

对于每个人而言,我们总是强调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或许也该想想如何温柔对待这个世界。即便它只是一条路。

城市所有的基础设施都放在那。而我们对视而不见习以为常。






欢迎光临 (http://bbs.caup.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