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传统商业街区的形态演讲 [打印本页]

作者: lzh2832657    时间: 2014-3-24 00:42
标题: 传统商业街区的形态演讲
  
我国传统商业街区的形态演进
   
作者:  时间:2010-09-29   浏览次数:4843 次
  
  
  
  摘 要:我国传统商业街区的形成源于居住区,更依赖于街区内居民的消费支撑而发展壮大。商住混合的空间形态为各种规模的业态生存提供土壤。前店后舍(宅)的建筑格局,充分体现出小农经济背景下的城市社会空间特征。历经上千年的积淀,传统商业街区结品出独特的空间系统,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间艺术范式。本文力求揭示那些传统且以商业功能为主并历经流变的城市商业街区在景观、文化价值以及城市肌理、空间范式方面的形态演进。
  
  关键词:传统商业街区,商业街,街区,空间系统
  
  一  前言
  
  “市”起源于殷、周时期的金文字形“file:///C:/Users/15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即早期的商业场所。“街”起源于六国古文,其形像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吕氏春秋·不苟》记载:“公孙枝徙,自敷于街”,这里的“街”为“市集”之意。在新华字典中,“街”的基本解释是: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区段。“街”不单单表示通达的道路,其功能形式通常与“市”结合而成为“市”的载体。可以说,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街”即指具有一定商业形态的街道,街区则是以街道作为核心的区域。因此,传统街区可以在广义层面上理解为功能混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街区。
  
  这类街区分布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城镇中,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前门大街,保定的东大街、西大街,等等。不仅如此,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遗址和住宅街区在配套相应的餐饮、购物、游览等服务设施后,具备了现代商业功能,进而形成了新的街区。如上海的石库门,北京的“798”,等等。本文所研究的传统商业街区主要指以商业功能为主并具有重要景观价值和历史积淀的区域。
  
  为便于理解这些概念,有必要对传统商业街区、商业街和普通街区的概念作出界定。
  
  二  街区概念解析
  
  1.西方“街区”释义演进
  
  “街区”在《牛津英汉双语大词典》中由“block”翻译而来,意思是“市区或郊区”(chiefly N.Amer. any urban or suburban area so bounded),即由四周街道围成的区域。这一偏向造型学的解释仅对“街区”的位置和物质边界作了限定,但没有体现“街区”更深一层的社会含义。
  
  实际上,无论是以何种功能为主的街区,其形成范围通常取决于社会边界,即功能和经济的关联性并由此产生的街区个性和特色,其物质边界与社会边界基本符合。例如,18世纪开发的都柏林市中心的坦普尔街区由沿河商业发展起来,到了19世纪演变成城市服装和毛纺织品贸易中心,街区内遍布服装和纺织品商铺,形成坦普尔街区的特色。坦普尔街区占地超过200英亩(约80.94公顷),街区原有的街道形式和城市肌理至今仍基本保持完好。这些由居住街坊或者工业仓库发展起来的区域,是城市中最传统最有地方特色的街区,并拥有功能混合、联系紧密的传统街道系统(图1)。
  
file:///C:/Users/15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关于区域的定义,凯文·林奇在他的《城市意象》中这样描述:“作为城市意象的五要素之一,是城市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以二维空间来表达的,在观察者的精神中有进入其内部的感受,它因为拥有某些共同的、可分辨的特征而被认识。它们总是从内部可识别,如果能从外部被看到则可被用作外部的参照”。1962年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则更加强调了不同区域内观察者的视觉感受和情感归属。她认为,街道和广场是城市中最能唤起人们情感归属的城市形态,是真正的城市骨架形成的最基本的要素,而不是现代建筑运动和理性功能主义城市规划所认为的建筑和道路(或公路)。街道与道路的区别在于街道充满生命力,满足人的行为习惯和生理、心理需求。
  
  在后现代主义城市设计中,城市街区的概念日渐流行,这种概念在更为具体化的英国文脉中成为“都市村落”。此类街区的要点在于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度、功能混合、良好的步行环境(满足但不鼓励使用汽车)、不同类型与尺度的建筑以及使用权的多样化。城市街区在人文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下,不断流露出对场地特征和群体意识特别关注的特质,与新都市主义之后“社区”的概念深度契合,即向传统街道模式回归,表现为街道一街坊一街区一社区。
  
  2.我国“街区”释义溯源
  
  历溯我国传统汉语词典,如《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均没有收录“街区”一词。但是就其广义应用概念来说,我国早在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市”和“坊里”就已经有了“街区”的形态。在我国古代城市格局中,由街围成坊,由连续的街坊组成了街区,到宋代以后街区才具有近现代街区的意义。
  
  早在曹魏邺城,城市就有三个专门的市,但管理严格,到中午准时闭市。北魏洛阳外城有好几处集中的市,文献可考的有大市、小市、四通市、四夷市,市逐渐从内城脱离出来,分布于内城外东、西、北侧,外城各坊里之间。
  
  隋唐长安城集中设置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约80公顷),为封闭性的商业区。东市“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则专为外国商人贸易之所。两市内道路宽阔,车马可行,路网结构呈“井”字型,中心设管理商品交易的市署和平准局。西市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临街地带房址遗迹较稠密,几乎没有空地。商业建筑一般是面阔6米多,约两间,小的面阔4米多,约一间,大的面阔10米多,约三间。
  
  盛唐以后,商业和手工业活动在其它居住坊里越来越活跃,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图2),如乐器作坊(小忽雷)集中在崇仁坊,毡曲在靖恭坊,制玉器在延寿坊,制售美酒在长乐坊。这些坊虽然形成了自身特色,但严格封闭,民居只能于坊巷内开门,不可向街。长安城内居住街坊面积都在25—50公顷,居住街坊的内部系统是开放的,相当于一个次级城市区域。
  
file:///C:/Users/15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gif
  
  北宋汴梁(开封)城中不再按旧制设置独立封闭的市,大街上到处都有商店。从宫城正门宣德楼起,各街巷不仅有官衙、寺院、馆驿、达官贵人的住宅,而且有各种各样的商店散布其间。商业设施和商业活动已完全深入居民区,从而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后坊里的界限完全被打破,开始出现接近现代意义的商业街区,商业沿路或沿河呈带状分布,并延续至今。
  
  随着近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中各类功能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题性街区,如北京的王府井,从清宣统年间起陆续建造了一批洋行、银行、珠宝店、高档百货店和饭馆;天津的和平路商业街始建于1905年,19世纪20年代末随着天祥、劝业、泰康三大商场,国民、惠中、交通三大旅馆以及渤海大楼、浙江兴业银行等建筑的落成,逐渐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区。
  
  3.“街区”的相关概念
  
  2004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首次出现了“街区”一词,指“由若干条街道形成的一片区域,面积一般不很大(跟城市的行政区不一定吻合)”。2005年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将“街区”解释为“城市中的某一片区域,也指以某种特征划分的区域”,这一说法中没有提到“道路”的概念,也没有对街区内部的功能加以界定,但其内涵更接近于凯文·林奇的区域,强调城市中的某种共同特征。
  
  在城市规划专业领域,“街区”一词并非城市规划术语,而是作为日常用语出现,如城市街区、商业街区等,只有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才有明确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明确定义了历史街区的概念,即“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城镇,并报国务院备案”。2008年7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条例》中亦有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容,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9年10月1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核定的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为桐城市东大街、胜利街、南大街。2010年1月四川省政府核定公布的四川省历史文化街区为阆中市汉桓侯祠、华光楼、南津关3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和会理县南北街、科甲巷、东明巷、西城巷4条街(巷)。可见,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街区”强调的是一种物质边界,即传统的历史风貌区域,也许街区内那些最初的由历史、文化、场地限制以及人的生活习惯相互冲突、协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这种对物质的多方面保护必然会衍生出一种或几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使传统得以维系。这些特点在我国传统商业街区中体现的尤为充分。
  
  三  传统街区与时代的共生
  
  1.传统商业街区的形态特征
  
  传统商业街区因居住区发展而来,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社会和空间形态方面的独特的组织形式,表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领域性强。所谓领域性是指个体或团体对特定城市地区的排外性的控制。由居住区发展而来的商业街区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场所,这一区域的领域性并没有因其功能的综合而表现分散,反而因时间、空间的统一,居民生活习惯的相似而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居民的生活依赖于街区内部的街道空间。街区内的居民相互熟悉,有良好的邻里关系。时间越长则领域感越强,领域圈内的物质形象和人文形象也越来越以整体面貌出现。
  
  ——地块肌理参差交错。封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商业店铺大多是以原宅基地为建设单元,产权地块在尺度上与原宅基地相一致。随着临街商业活动的发展,临街面用地供给紧张且价格昂贵导致地块大都只能向纵深方向发展,遂致窄边向街,家家紧靠,呈“小、密、多”的特点。
  
  ——街道尺度适宜。我国传统商业街道大多宽度较小,临街建筑低矮,街廓比(D/H)大多为1:1.5。清末民初时期的大型商业街道宽多为10—15米,沿街建筑高度多为6—10米;小型商业街道宽度为4—8米,沿街建筑高度通常为4—6米。这些商业街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000米。具有这种尺度关系的街道空间,令人感觉亲切、宜人,易于开展商业活动。
  
  ——建筑形态古韵浓厚。商业建筑和街道均具有古朴、窄小的特征,使人极易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图3)。诸多老字号的招牌和传统民居式的建筑风格,更使人感受到浓厚的古韵古风。窄小的街道既为顾客光顾每个门店提供了方便,也使街区产生了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构成了一道传统商业街区特有的古朴而繁荣的景观。
  
file:///C:/Users/15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2.传统商业街区的职能转变
  
  随着现代商业模式的出现,揭示着多元社会的价值取向走向多样化,传统商业街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都在缩小。这种“缩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区位和交通优势降低。昔日的控制职能让位于多功能超大规模的商业中心,随着商业功能转移到更便捷的地方,传统商业街区丧失了区位上的优势和竞争力;由于传统商业街区交通可达性低,其吸引力和影响力也随之降低。
  
  ——现代商业业态对传统街区的挤压。现代商业业态的综合化趋势正在挤占传统街区的市场份额,使小型零售业向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服务对象趋向小众和街区内消费人群。
  
  ——小尺度空间已不能适应现代商业的要求。小尺度的空间已经使空间效能达到极致,满足不了现代商业活动对空间场地的要求,只能按照自身的禀赋适应变革的市场环境。
  
  传统商业街区的职能变化,并不说明传统商业街区活力的丧失,其丰富的空间形态依然是城市共同的记忆,尽管其昔日的风光已经不在,但仍然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3.传统商业街区的异化
  
  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城市更新起源于二战后欧美各国对不良住宅区的改造,随后扩展至对城市其它地区的改造,并将其重点落在城市中土地使用功能需要转换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快速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阶段,特别是旧城中心地区,更新的规模和力度更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商业街区逐渐与现代商业模式相融合,并出现符合自身发展的新形态。
  
  (1)以百货大楼为主体的商业步行街(区)
  
  20世纪初“百货大楼”开始出现。一个业务完全的百货公司的建筑面积比传统的商店要大上几十倍,商品品种齐全,室内环境良好,且常常位于繁华的市中心。1955年9月,北京市第一座大型百货商店——北京市百货大楼建成营业。1956年,由上海迁京的蓝天服装店、普兰德洗染店、四联美发厅、中国照相馆等一批名店落户王府井,使王府井商业街的经营内容进一步扩大。
  
  20世纪60—70年代,步行商业街(区)成为许多欧美城市改造旧城区环境、复兴城市中心的一种重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我国开始了在城市传统商业街区内改建现代商业步行街的进程,以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天津和平路、沈阳中街等为代表的城市商业步行街陆续建成。这些传统商业街区在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综合性百货大楼,其余商业则向“一店一品”的专业化商业模式发展,增加了餐饮、休闲、娱乐成份。这些商业步行街不仅成为城市新的形象代表,还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2)以重点保护文物为依托的城市主题街区
  
  “主题”一词指暗含或反复出现的核心理念(思想)的意思。城市商业街区正是朝着这样的趋势发展,或者说将主题化上升为发展目标。传统商业街区内部通常有人文名胜或建筑遗址,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名胜遗址,是传统商业街区的重要依托,也是核心理念的代表。这类街区往往成为外地游客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历史风貌的重要场所,如成都的锦里是位于武侯祠东侧的一条老街。2004年,以武侯祠为依托,以古蜀文化为主题打造的民俗一条街,不仅有静态的历史风貌展示,也有富于参与性的动态旅游项目,使锦里文化街区重新焕发了生机。西安的书院门以碑林为依托打造的以书画为主题的古文化一条街,在570多米长的街道上集中了上百家店铺,以字画为主,还有种类繁多的文房四宝、碑帖拓片、蓝田美玉,以及古乐器“埙”,凸显了大唐遗风。
  
file:///C:/Users/15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gif
  
file:///C:/Users/15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
  
  (3)以历史风貌为基础的城市特色街区
  
  这种特色街区种类繁多,总体来说可归纳为四类。
  
  第一类为以一般文保建筑为主的传统商业街区。此类文保建筑虽然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整体风貌不佳,也没有形成自身发展的特点。很多老字号店铺从街区撤离,置换进来的业态往往主题分散,与历史街区风貌多不协调。但另一方面,这种零散的业态使老街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并成为街区附近居民的日常消费场所。如河北省保定市的东西大街虽然民国风格的历史画廊还可循踪影(图6),但是整个街区的业态环境衰退,活力降低。
  
file:///C:/Users/15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gif
  
  第二类为工业厂房改造的文化产业街区。近代工业厂房以及20世纪50—60年代的一批工业遗址建筑风格简练朴实,讲求功能,如北京798艺术区原为国营798厂等工厂的老厂区。2001年,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于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原有厂房建筑的风格(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图7)。798也因此成为国内工业厂房改造的成功案例。
  
file:///C:/Users/15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gif
  
  第三类为住宅遗址改造的历史风貌街区。我国有很多特色民居,如上海的旧弄堂,北京的四合院。这些居住建筑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曾经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这些老建筑经过整修而成为观赏、游玩的新的目的地。
  
  如天津五大道旅游区(图8)、意式风情区等。
  
file:///C:/Users/15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gif
  
  第四类为古镇、古村落。云南丽江(图9)、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这一类古镇、古村落的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其以完整的历史风貌和特色街区成为游览胜地,并不断得到保护,使其传统风貌得以延续传承。
  
file:///C:/Users/159/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gif
  
  四  现代街区的组织结构
  
  现在,“街区”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商业街区。今天的城市街区形态与社区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现在的城市管理机构分为市、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四级。我国街道办事处是政府在城市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的单位,代表区级政府在辖区内实行社会管理,其空间形式表现为:街道(此为道路之意)——街坊——社区——街区(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目前,“街区”作为行政划分出现的频率并不多,也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在城市分区、分地段开发以及房地产开发中都有使用“街区”概念的情况出现。
  
  如汕头在城市更新中的一些片区都以街区命名:市中心区的“第11街区”总面积27.2公顷,是一个全市性的集文化、商业、金融、服务、娱乐等项目为一体的商业街区;市区东南部的“第42街区”总用地面积为30.51公顷,是包括幼儿园、肉菜市场、社区医疗、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活动设施等在内的居住型街区。深圳的街区划分及命名更为系统,也更接近国外发达国家的街区开发方式。此外,房地产楼盘的“街区”也有借用国外的概念,由连续的几个街区组成社区,一个街区的用地面积一般在4—10公顷。
  
  五  结论
  
  无论规模大小,传统商业街区所体现的都是一种共同的特质,维系在成熟稳定的社会自组织结构中。传统商业街区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成熟的空间范式,而这种完整的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空间格局对城市的演进过程将继续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尽管传统商业街区在持续的城市更新中经受着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在商业浪潮中不断被赋予一个又一个新的定位,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不断接受着一种又一种理念,但传统商业街区没有因此而消亡,而是作为城市历史的见证,伴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壮大着。这是人类的幸事。我们应予珍惜。
  


作者: seashellyang    时间: 2014-3-24 10:05
赞一个
作者: zhourong7979    时间: 2014-3-24 10:27
每天学习
作者: hingbally    时间: 2014-3-24 13:57
学习 一下 没接触过

作者: whoareyoume1    时间: 2014-3-24 16: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3-24 17:22
1、是否原创
这是发表在《城市问题》2010年08期蔡辉  段希莹  的文章,作者单位是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看楼主资料并非是本人,为何发到原创标签里面,这不是儿戏,请认真!
2、贴内图片不见了
3、如发现再有会员为此类不认真的文章加分,加分者同样以违规处理


作者: fyslyz    时间: 2014-3-25 19:11
学习 一下,谢谢!
作者: pananyi33    时间: 2014-3-26 11:06
学习学习啊
作者: 18038169643    时间: 2014-3-27 13: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http://bbs.caup.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