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新村规划说明书 [打印本页]

作者: fyslyz    时间: 2014-3-21 13:03
标题: 新村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设计背景

一、国家的政策引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党的文件中曾多次使用过这个提法。尽管是同一提法,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要求。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更全面的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具体目标应该是: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明显改变村容村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更完整的思路。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一个基本认识,即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在具体工作思路上,不仅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重视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强调继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谋划长远,提出了保障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政策框架。
二、XX县概况
省略。。。。
XX县城关镇紧跟国家政策方针,着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根据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城关镇选择XX村为试点村开始了新农村建设的探询。
三、XX村自身的发展需要
    由于XX县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在不久的将来XX必将成为XX县城区的一部分。如果XX村不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并对村庄进行规划整治,难免面临类似“城中村”的困境。在机遇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XX村自身的发展就变的至关重要。
在XX村村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各村领导和村民思想观念和认识比较到位,认识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给XX带来众多的发展机遇,为XX将来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二章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一.XX村概况
XX村位于XX县城的南部,隶属城关镇管辖,村域面积52.6公顷,下辖四个自然村,分别为XX、治岗、大姜占、小姜占。现状住户500户,人口1600人。村中居民除一部分出外打工以外,其余村民基本没有固定职业。由于近年来XX城市建设步伐加快,XX也面临各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土地利用现状
     目前村庄内部主要为居住用地,缺乏道路和商业用地,没有工业用地。现有建筑基本为一层到两层的砖混民宅,存在大片的闲置宅基地,土地利用率较低。
(二)存在问题
1.村庄内居住建筑用地比较分散,建设比较乱,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景观,而且也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现状建筑较为散乱、混乱,以一层和二层砖混民居为主,通风、采光、消防等难以保障。
2.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存在着路面不硬、四旁不绿、路灯不亮、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等现象。
3.村庄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配套建筑十分滞后,主要反映在村内道路、给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教育、文化、卫生等落后。
  4、村庄内没有公共绿地。
  
第三章 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发展优势潜力
    1、XX村隶属城关镇地处XX县县城近郊,且北临拟建的文化路,西临建设路东临长大路连接XX县城和起重机工业园区,南临南环路直通新乡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
2、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抓好项目建设,发展新产业。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XX村应充分利用其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并结合其自身特点大力发展农贸业和商业市场,并使其逐渐形成富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根据XX县总体规划,规划在XX村村域北部新建文化路一条连接建设路与长大路,并规划在建设路与文化路交叉口XX村村域内建设XX县社会停车场一处,建成投入使用后必将引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为XX村的农贸业和商业市场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XX村的主体力量。新农民的特征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XX村可以充分利用XX县近郊的区位优势,组织参与科学技术下乡活动,农民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从而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
二、发展局限性
    目前,村内经济基础过于薄弱,缺乏具有拉动型的支柱性产业,村内无论是农业,还是二三产业,均未形成自身特色,以致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制约了经济发展。
第四章 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

一、规划原则
  1、整体的原则:XX村空间布局应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同样有利于整个XX县城关镇的发展。在顺应整个镇域空间发展形态的基础上,寻求村庄的发展。
  2、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XX村建设用地规模,充分挖掘现有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村庄紧凑发展,节约基础设施布设的成本。
  3、精明增长的原则:XX村用地布局应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必须注重对基本农田、水体、林地等特殊区域的保护,在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应合理引导村庄有序扩张,保持规划弹性,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4、强化用地的空间-时序配置原则:规划布局要同时考虑土地开发的空间安排和时序安排,以保持各阶段用地布局的相对完整与集中,以及对发展机会的适应性。
  5、方便的原则:村民主要的行为包括生产、生活、休憩、居住等等,应在空间布局上体现方便性、丰富性、实用性等原则。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发法》
  3、《村庄及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2、《村镇建设标准》                      GB50188-93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县总体规划》(2004-2020)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

第五章 规划目标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一再强调,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实不是一个新命题。现在探求的“新”,所建设的“新”,关键就在于资源的再造,在于人口上的“变负担为资源”,在于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效用的利用,在发展模式上依靠最大的内部能动,实现资源意义上的减负与再造的合二为一。
本次规划期望通过土地的整合利用以及功能空间的合理有效布局,将XX村建设成为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所谓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就是城郊型新农村,就是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城郊村庄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围绕休闲、商业,以及名优农产品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开展各类相关招商活动,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XX村靠近XX县城,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结合部、交通四通八达等区位优势,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交易基地,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配套服务设施以及道路、景观等的规划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我们不是要把农村城市化,而是要让农村园林化,使农村生活现代化。将XX建设为“让城里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村民过上“令城里人羡慕”、“让乡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

第六章 规划设计

一、迁村规划
XX村的现状为四个较为分散的自然村即村民居住点,它们之间留有大片的空地。由于XX村即将成为XX县县城的一部分,因此结合迁村规划考虑在建设路西侧另建集中的村民居住点,为现有的规划区空出更多的建设用地进行新的建设开发。
在现有的村庄建设用地即本次规划区内除部分做居住外主要围绕休闲、商业,以及名优农产品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开展各类相关招商活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XX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交易基地,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真正的把XX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二、土地利用规划
依据现状和规划发展方向,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功能。着重引导村镇农贸业、商业市场和村民住宅集中布局,加强配套设施和公共绿地,形成两个商业组团,两个农贸市场组团,两个村民集中居住点,一处社会停车场等。经过用地调整,村民住宅用地在现状基础上有很大的缩减。
三、道路交通
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由于规划区位于四条主要城市道路之间,道路相隔较远,规划区内将道路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主要景观街道和一般道路。
主要道路:是规划区内的主要车行道,道路性质属于城市级道路,兼有机动车行、非机动车行和人行的各项功能。机动车速较快,非机动车道较宽。路面宽度为15米。
次要道路路:是规划区内的次要车行道,道路性质属于城市支路,规划道路较窄,路面宽度为9米到12米。为机动车疏散之用。
主要景观街道:是规划区内主要营造的街道,街道位于商业建筑之间主要为步行兼有车行功能,如果有条件可以作为纯粹的步行购物街。街道主要对两侧建筑进行严格控制创造具有特色的景观街道。
一般道路:包括居住区内的道路和商业区内各建筑之间的道路。
停车设施:规划区内包括集中停车场两处。一处为城市停车场,服务半径较大,停车量较多。一处为商业市场旁边的集中停车区,主要服务规划区内的商业设施和居住区的暂时车流。
四、功能分区
规划区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将整个区块分为八个功能区。其中包括两个商业区、两个农贸市场区、两个居住区、一个公建区和一个停车区。
商业区:商业区位于南环路北侧,由于南环路是通往新乡的主要道路,商业带动性较大,在两个区块内建设大型的购物商场、酒店、高档商业市场、加油城等。可以服务通往新乡的过往车辆和周围的各大居住区。根据XX线的总体规划,南环路以南还有较多的城市备用地,这个区块还可以起到带动作用。
农贸市场区:两个农贸市场区位于规划地块的中部濒临建设路。该农贸市场为城关镇政府的建设意想项目,该市场的建设可以成为整个城关镇乃至XX县一个较大的农产品交易基地。可以服务于周边较多的村镇。区内采用采用大型交易建筑和联排交易建筑相结合的布置方式,既适用于集中的大型交易又适合各种分散交易。
居住区:为了提高该规划区块的人气和配合村民的迁居并点,在规划区中部和北部临长大路和文化路建设两个居住区。居住区一方面可以配合XX村的拆迁,一方面还可以进行商业开发。由于未来随着XX县的建设发展,这个位置接近城市的中心,区位较好,建设适当的居住区是必要的。
公建区:位于两块居住区之间建设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小学、幼儿园、文化所等。为了解决XX村小学生长期在较远地方上学的问题,在地块的适当位置建设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小学服务半径500米。小学的操场还可以兼做居民的运动场。在小学附近建文化所一座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为建设适合人居的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停车区:在文化路与建设路交叉口建社会停车场一处。该处停车场为XX县总体规划的一出停车场地。停车场占去XX村的一部分用地。该停车场为规划地块带来了相当大的好处,可以解决市场、商业、居住的大部分车流,也为XX村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效益。
五、景观绿化
绿化景观系统由景观核心、景观轴线、景观通廊和景观节点构成,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完整的绿化系统。中轴线的沿水的带状绿化加上不同大小的景观节点,从而形成了整个居住区的景观绿化结构。
带状绿化轴线贯穿整规划地块,随着空间的变化,或局部放大为广场,或局部变化加入小品,健康步道、小型水景,用中国园林的自然意境,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活动场所,提供休闲游艺,放松身心的居家环境气氛,强调绿化的均好性和亲和性,真正成为居民的室外起居室。
景观核心由较大面积的绿化、水景、休闲广场组成,形成较大面积的休闲场地,适合居民的集中运动、休闲、游憩等。
景观通廊是位于商业建筑之间的两条景观街道,街道通过绿化、亮化、小品、坐椅以及建筑营造,建设两条人为景观突出的两条通廊。
景观节点是一些分散的小片绿化,适宜居民在从事户外活动时可以随时的休闲和游憩。
六、公建配套设施规划
    加强配套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是本次规划的目标之一。本次规划将村民居住点集中布置,这样既节约了土地又有利于公建配套设施的布置。规划在两个村民居住点的中心布置了一个小学、一个幼儿园和一个文化中心,并在其中较大的一个居住点内布置村民活动室,以方便服务村民。
七、分期建设规划
为使本规划具有实施的可能性,规划建议采取分期建设,逐步完善的步骤,以前一期的建设为基础延续发展,使规划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分期规划主要从功能布局,路网结构及投资的可能性几方面考虑,同时考虑近、中、远期的相互衔接。
XX村三面为城市道路,一面为拟建城市道路,且根据规划设计村庄共分为六个组团,每个组团都相互独立又与城市道路相临,所以基本上每个组团都可作为近期优先开发,不受具体条件限制。因为考虑在建设路西侧建设新村,所以建议近期先开发临建设路的商业,再用商业开发回收的资金进行下一步开发。

              第七章 建筑设计

本方案主要为规划设计,故建筑单体不作为重点考虑。但从整体效果出发可对建筑单体做适量的控制,以期达到规划设计的目的。
一、居住建筑
通过规划XX村的村民居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现有村庄里规划的多层建筑和部分小高层,一种为建设路西侧的别墅式新农村住宅。
1、多层建筑和小高层
为了节约土地有效开发,在XX村建设用地范围内长大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建设两个居住组团,可供一部分村民入住,部分也可用与房地产开发出售房屋及土地的使用权。多层及小高层都应选择优秀的经过合理设计推敲的户型方案,应功能布局合理,干湿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并考虑农民住户的特殊需求。且户型应采用多种类、多套型的方案设计,合理选择单体建筑形式,做到户型“多样化”、“人性化”,满足各种家庭自身独特的生活方式,作到“度身订做”。
立面造型应采用个性化建筑设计风格,突出现代典雅的特点,充分利用建筑本身的功能构件,如窗台、阳台、空调板、屋顶构架等进行穿插组合,强调细节处理。立面在色彩运用上,局部可采用跳跃色彩,这样既可保持现代主义的简洁明快,又避免其单调和冷漠。同时可运用对比、韵律等原则,最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现代住宅形象。
2、新村住宅
新村住宅看似联排的别墅但绝对不同于一般的别墅,它应有极强的针对性,切实考虑农村住户的特殊需求及生活习惯。例如设置前后院等,充分利用宅前屋后空间,营造各种功能场所;还可设置晾晒粮食用的晒台,堆放粮食杂物等的储藏室,以及喂养家畜等的圈栏等。
二、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主要包括临街门面房、市场建筑、大体量商场建筑,以及酒店超市等。商业建筑在规划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故总体比较强调规整性、连续性和一致性。建筑应在保持整体性效果的基础上力求丰富与变化,凸显出建筑的现代感和时代特色。特别要注重一些建筑对空间的围合性和一些建筑构架对空间的通透性的营造。建筑立面也应在整体中求变化,在色彩运用上可局部采用比较跳跃的颜色。
第一章  设计背景
一、国家的政策引导
二、XX县概况
三、XX村自身的发展需要
第二章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一.XX村概况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 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发展优势潜力
二、发展局限性
第四章 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
一、规划原则
二、规划依据
第五章 规划目标
第六章 规划设计
一、迁村规划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三、道路交通
四、功能分区
五、景观绿化
六、公建配套设施规划
七、分期建设规划
第七章 建筑设计
一、居住建筑
二、商业建筑
附表:


作者: gooddayliufei    时间: 2014-4-17 10:25
电子版word有吗
作者: gassoft    时间: 2014-4-17 22:15
谢谢伟大楼主的无私分享 要是有word更好了
作者: dfniuren    时间: 2014-4-18 11:11
很好,O(∩_∩)O谢谢分享
作者: lway    时间: 2014-5-5 16:51
xinrenbaodao
作者: 18766965926    时间: 2014-6-9 11:16
谢谢分享
作者: jackyliu0918    时间: 2014-6-13 15:10
多谢分享
作者: sunshine木南    时间: 2014-8-3 10:08
有没有Word版的?求分享!




欢迎光临 (http://bbs.caup.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