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泉州】生态与发展能否“双赢”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1-8 09:27
标题: 【泉州】生态与发展能否“双赢”
    乐活引语:生态与发展能否“双赢”?在泉州,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就在一个月前,经济总量连续14年领跑福建的泉州,成为全省首个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的设区市,为明年冲刺国家级生态市奠定坚实基矗

    翻开近年来泉州生态建设的“成绩单”: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连续2年全省第一、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连续3年全省第一、污染减排2012年度考核全省第二……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把泉州打造成生态宜居幸福城的信心和决心。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生态正成为泉州的靓丽名片,带给人们新的宜居体验。 □本报记者 谢曦

    始自理念

    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

    从2003年2月提出“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到如今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泉州十年磨一剑,不改初衷。

    面对空前的环境承载压力,泉州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生态建设、创建生态市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

    从泉州市生态市建设的行动方案、“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到生态功能区划、林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的编制实施,泉州注重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生态建设一步一个脚樱

    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更是不遗余力。2010年至2012年,泉州环保投入累计达456.5亿元,2012年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达3.70%,2013年实施生态市建设重点项目332个,计划投资509.84亿元。

    截至目前,泉州3个县(市)通过环保部国家级生态县(市)考核验收(全省6个,我市3个),2个县(区)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已建成10个省级生态县(市、区)、132个省级及以上生态乡镇、1659个市级及以上生态村,创建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创新机制

    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泉州人总能用韧劲和巧思来化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泉州率先在全省实施辖区内流域上下游补偿机制,由此撬动可观的生态效益:2005年至2009年,下游地区共筹集资金1亿元。自2012年起,我市还将用四年筹8亿元补偿上游,把晋江洛阳江水资源保护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在治理“生态溃疡”的过程中,我市探索出多种富有成效的崩岗治理模式,将永春、安溪、南安等地的崩岗区分别变成了麻竹区、工业区、林草区、农业种植区、新村建设区及生态休闲区。经过治理,安溪龙门洋坑崩岗变成了农业综合示范场,年产值达1100万元。针对传统的茶园开垦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我市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全面推广“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5月以来,一场小流域“赛水质”活动,将全市21条参赛小流域大力度整治的激情点燃。永春县吾峰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投资600万元,在霞陵溪双流交汇处建起全县首个“乡镇版”湿地公园。





欢迎光临 (http://bbs.caup.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