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地区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模型构建与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叫我孙老师    时间: 2013-2-18 11:05
标题: 地区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模型构建与应用
地理学家对地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由来已久。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贸易地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这种研究的开始,揭示了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国家在工业产品和初级资源产品上的相互依赖关系。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者开始运用交通“流”调查数据分析地区间相互作用。进行地区间相互作用研究,难点在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一方面,贸易数据只有在国家尺度上才有统计;另一方面,“流”的调查数据受样本量的限制很难反映地区间全部流量。为此,一些学者开始运用数学模型估算地区间贸易流量,其中最著名和应用最广的模型就是重力模型。中国的很多经济地理学者也利用引力模型研究过区域间的经济联系问题,如苗长虹等,孟德友等,顾朝林等。

重力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两个地区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与两者的经济 (或人口) 总量成正比,与两者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这个模型对于估算两个地区间的流量无疑是有价值的。事实上,过去几十年来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都是基于重力模型或者是对重力模型进行改进,包括近年来的地区间投入产出表编制。但是,重力模型用于估算地区间不同产业的流量时所具有的缺陷,一直被忽视了。一方面,由于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投入产出特性,因而会表现出从“相互排斥”到“相互补充”的渐变的产业竞争与合作特性 (竞合特性)。例如,对于煤炭开采部门来说,如果两个相邻地区的煤炭开采量都很大,这两个地区之间煤炭交流量大的机会一定很低。但对于通信设备制造部门来说,两个相邻地区的产量都很大,则他们之间该行业的交流机会可能很高。产业部门划分越细,这种产业特性就越明显。因此,在运用引力模型估算区域间产业流量时,必须考虑不同产业的这种竞合特征。另一方面,大量的地区间流量估算工作也忽视了空间依赖因素,特别是在重力模型参数估算时大多采用最小二乘法,假设样本数据与地理位置无关,这也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本文从产业竞合特性和空间依赖的角度出发,在重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产业—空间模型”,试图解决重力模型在估算区域间贸易流量中出现的上述两个问题,并应用该模型对中国省际间农产品、化工和电子通信3个产业贸易流量进行估算。

理论基础:
1、区域间产业竞争与合作
传统的贸易理论如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要素禀赋理论 (H-O-S原理) 对产业间贸易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随着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区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区域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区域分工逐渐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甚至产品内分工演化,区域间经济联系不仅表现在不同产业之间,也同样表现在相同产业的彼此合作;另一方面,地方产业集群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产业内分工的出现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说地方产业集群既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又是地方对经济全球化的响应。上述两
种力量的交织使得产业内贸易成为当今经济社会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即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相同或相似产品的贸易越来越多。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为了验证赫俄原理,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但结果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由此提出了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出现,使人们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质疑。为此,学者们展开了对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Krugman 在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运输成本和多样化需求效用参数,建立了新国际贸易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和地方化不断交织的今天,相同产业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表现在相互竞争上,同时也表现在相互合作上。对于不同产业来讲,可能存在不同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有的产业,如农业、食品制造、纺织等,产业链条较短,区域间可能更多的是竞争关系,而对于有的产业,如机械、化工等,产业链条较长,区域间可能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因此,在对区域间经济联系进行模拟,特别是对区域间产业联系进行模拟时,如果不考虑区域之间的这种竞争与合作关系,模拟效果必然受到影响。为了反映区域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本文拟提出同业影响的概念以及定量测度方法,用以描述区域间相同产业的彼此影响。
2、空间依赖
在区域间经济联系的模拟中,引力模型是最常用的一种。虽然引力模型本身比较简单,但模型中变量参数确定却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一般的方法是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回归求解。由于一般回归模型是根据最小二乘法对参数进行无偏估计,而最小二乘法的假设前提之一是观测样本之间互不相关。但在区域经济分析中,观测数据一般都与地理位置
有关,地理位置间的邻近关系会使得观测样本具有空间相关性。空间相关性的存在打破了大多数经典统计和计量分析中样本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因此直接将一般回归方法应用于区域间引力模型参数的估算,可能会出现很大偏差。
为了将数据的空间特性纳入回归模型中予以分析,Brunsdon与Fortheringham等提出了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GWR)。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是空间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一般回归模型基础上,引入地理权重矩阵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Model, SLM),二是空间误差模型 (Spatial Error Model, SEM)。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地理加权回归便迅速应用到了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当中。但研究对象主要以点和面等数据类型为主,而涉及像区域间贸易流量这样的OD(Origin-Destination)流数据类型的研究很少。这主要是因为OD流数据的空间影响因子比较复杂,不仅包括流出地产生流量的能力、流入地吸收流量的能力,还包括流量本身的空间摩擦因子等。LeSage和Pace曾研究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估算空间OD流的方法,即通过引入流出地、流入地、流本身三个方面的空间滞后因子来实现对OD流的地理加权回归,本文将借助其这一思想引入空间依赖因素。

主要农业贸易流量样本数据示意图




主要农业贸易流量估算结果示意图


文章地址:地区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模型构建与应用  
文章作者:刘卫东; 刘红光; 范晓梅; 陈杰; 唐志鹏;
作者: livy1982    时间: 2013-2-24 17:50
标题: 地区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模型构建与应用
地理学报的文章,此文我第二作者。哈哈啊
作者: livy1982    时间: 2013-2-24 17:50
标题: 地区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模型构建与应用
地理学报的文章,此文我第二作者。哈哈啊
作者: 金玉之城    时间: 2014-3-8 22:01
用地理学理论来解决空间与经济社会问题是人文地理一直关注的




欢迎光临 (http://bbs.caup.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