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打印本页]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5-22 14:39
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它是可以被感知的。
        长期的对于步行系统的行为模式研究的缺乏,意味着可步行系统的设计还一直停留在设计者自身直观的感受。但是系统的模拟研究可以提供创造宜人友好步行场所的直观感受。(XIONG BING JIN)
        
       不得不说,出行交通方式的选择是每个个体自主选择形成的共同结果,反过来,出行交通方式也会影响到社区每个人的其他行为模式。人们会感受且评价每种出行方式,
选择最优的结果。
         (此图为:六种社区模式。左上为传统方格网TG1,中上为战后郊区模式PW1,中右为传统邻里单元模式TND1,左下为混合格网模式FG,中下为战后郊区模式2PW2,右下为传统邻里单元模式2TND2。注:绿色代表步行道,黑色代表人车混行道。)
        六种模式就不细说了,上图6种模式都是以800×800米的方块作为模数而定的,基础射死均设置在单元的四个角落。
        下面进入正题,运用一种计算模型来研究其出行方式,得出了一些惊奇的结果,这些结果往往跟设计师的主观臆断相违背,结果如下:
        
        上图为七种模式的出行方式比例,红色线条代表步行比例,灰色柱状代表车行比例。明显可以看出TND2模式和FG模式的步行出入比例为最高,而路网密度极高的TG1
步行出行比例并不高。通过PW2和TND1的出行比例可以得出,专门的步行道设置也并不是一定能够提高步行出行比例的。通过TND1和TND2的对比,可以得出,环形结构的路网设计对于步行出行的提高是完全无效的。
        
        此图为交叉口密度与出行方式的关系图。从上图可以得出结果,交叉口密度并不太影响步行出行的比例。那么引出一个问题,是什么真正在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选择?
        答案肯定是步行路线的设置。能提供更多的直接到达目的地的步行路线的路网结构,自然能更高的提高步行出行方式的比例。TND2模式和FG模式之所以能打到较高的步行出行方式比例,其原因是因为这两种路网结构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步行路线。那么如何解释TG1模式又具有多条路线而不能达到很高的步行出行比例?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人们更愿意选择专为人行设计的道路,而不愿在人车混行的公路上行走。
        总结起来有魅力的步行路线具有的特点应该是:直接到达目的地的路径,远离喧闹污染的机动车道,从而形成更好的社区交流机会。
         此图为人们步行和交流的地点分布图,使用的是战后郊区模式PW1。注:绿色表示专门的步行道,红色方块表示的是人们碰面交流的地点。左图是没有绿色步行道路时,人们碰面的场所分布;右图表示有了绿色步行道路时,人们碰面交流的地点。
       显然,当有了便捷的绿色步行道路时,人们交流碰面的场所都主要集中在这条路径上。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对我反正是有很大帮助的。
       全纯手打,入有错误,警请凉解!!!        


作者: 蓝小图    时间: 2013-5-22 16:40
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哈哈,楼主的错误竟然都集中在最后几个字,还红色高亮显示。真够招摇的。

不过楼主分享的东西倒是很有意思。很值得细看学习。

赞一个!!!
作者: aslen    时间: 2013-5-22 19:42
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涨姿势了  这是从外国文献里得到的研究结果吗
作者: 屋顶月光    时间: 2013-5-22 22:40
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楼主分析得挺好的,想寻求一个抓人眼球的城市步行系统设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作者: hs_f    时间: 2013-5-23 09:28
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小时候,以及现在的许多乡村都不是原汁原味的步行系统吗?
作者: 规划人    时间: 2013-5-23 14:06
希望再接再厉,发表更多好贴!
作者: 红烧胖大海    时间: 2013-5-28 17:31
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非常具有启发性!感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hongri411    时间: 2013-5-29 13:29
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刀刀梦    时间: 2013-5-30 08:54
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很具有启发性,开眼界了。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对步行系统进行过了解,赞一个。希望以后多发一些这样的帖子。
作者: 刀刀梦    时间: 2013-5-30 08:55
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顺便问一下,有高清的图片吗
作者: 刀刀梦    时间: 2013-5-31 09:04
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像素分辨率在250左右的
作者: point_1978    时间: 2013-6-1 00:18
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试问,现在时间宝贵的时代,这个分析应该用在哪里呢?有多少步行的呢,是不是还得考虑年龄结构,或者这个步行研究用于景观方面比较适宜呢?
作者: ki6599    时间: 2013-6-3 10:03
楼主说的不错啊!,佩服佩服.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6-3 15:24
point_1978 发表于 2013-6-1 00:18
试问,现在时间宝贵的时代,这个分析应该用在哪里呢?有多少步行的呢,是不是还得考虑年龄结构,或者这个步 ...

我非常反对你的这种说法。。怎么能说时间宝贵就不提倡步行呢?反对。要说年龄结构,你可以看下我发的另外一个帖子:小孩和老人有更高的步行需求。
作者: 383637509    时间: 2013-6-8 11:10
长见识了,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6-8 14:37
刀刀梦 发表于 2013-5-30 08:55
顺便问一下,有高清的图片吗

木有更高清的了。。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6-8 14:43
point_1978 发表于 2013-6-1 00:18
试问,现在时间宝贵的时代,这个分析应该用在哪里呢?有多少步行的呢,是不是还得考虑年龄结构,或者这个步 ...

人口老龄化将会是未来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和大挑战,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去逛逛公园或者到环境好点的小区去走走,步行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是健康的运动,而且是有益于增加人们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这个步行研究肯定跟landscape联系更紧密,做方案的时候也会涉及到。
作者: 刀刀梦    时间: 2013-6-9 08:07
暴风 发表于 2013-6-8 14:43
人口老龄化将会是未来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和大挑战,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去逛逛公园或者到环境好点的小区去走走 ...

涉及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感受,现在很多空巢老人,很想和人聊天,交谈,会会老友,这些活动不止在家里完成,在小公园、小广场和一些他们心理认可的场所来进行,比如上海已经进入这个阶段了,我在上海呆了半年,经常可以看到老人在大街上树荫下聊天,遛狗,他们可能是去买菜、打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步行这个阶段,是最让人妙趣横生的时间,会发生很多有意思的生活趣事。所以步行这个系统对对老年人来说还是重要的。反倒是年轻人,生活节奏快,没有慢下来,步行只选最快速的路径,对于他们来说,大部分时间,步行系统只是道路功能,其他休憩、活动功能弱化了。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6-9 08:56
刀刀梦 发表于 2013-6-9 08:07
涉及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感受,现在很多空巢老人,很想和人聊天,交谈,会会老友,这些活动不止在 ...

嗯。小孩子这个人群也不能忽略,在我自己住的社区,入口小广场那里每天都会聚集很多小孩子和家长,挺有意思的。回想小时候我还是在单位院落里长大的。这应该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
作者: 刀刀梦    时间: 2013-6-10 09:19
刀刀梦 发表于 2013-5-31 09:04
像素分辨率在250左右的

能发一份吗
邮箱:ch790712149@126.com
多谢仁兄
作者: ee284935860    时间: 2013-6-10 15:33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ee284935860    时间: 2013-6-11 12:54
长知识了。。。谢谢分享~
作者: 故事有晴天    时间: 2013-6-11 23:27
很赞,当一个城市的步行系统慢慢被机动车道所侵占时,我们应该用更科学的辩证步行系统的重要性。
作者: limon    时间: 2013-6-13 10:44
我们现在每天步行上班,宁愿多花十分钟在财大的校园里走,也尽量不在充满汽车尾气的公路上走。希望有更多的步行空间。
作者: 湟泯    时间: 2013-6-17 13:36
弱弱的问一句,你们都看懂了么?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6-17 14:17
湟泯 发表于 2013-6-17 13:36
弱弱的问一句,你们都看懂了么?

。。。。我表示看懂了。。。。:D
作者: 浅儿漠漠    时间: 2013-7-1 10:48
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法,可是其实不用这么分析,基本也能得到这么一个结论,可达路径多了,自然出行的比率会高一些,应该还有环境以及安全性的考虑,文章可以再深入一些,能加入一些现实感官收集可能会好一些,个人其实对于经过性路径要求不会要求你非要环境优美,其实主要就是安全,其次就是快捷,但是这个往往是和城市宽阔的公路相悖的,所以是否可以有这么一种分析,能将否人行出行和车行出行的比例研究下路网密度的问题? 就是基本在怎么样一个范围内,人、车可达性和安全性都比较良好,纯属个人意见,还望大家一起探讨~~
作者: 李蔚然    时间: 2013-7-11 17:39
国外关于PMPL(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调研很多,用在交通规划上,不再是感性认识而是理性数据分析,用在居住区规划的较少。
作者: mushroom    时间: 2013-7-13 15:25
MARK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7-20 11:24
浅儿漠漠 发表于 2013-7-1 10:48
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法,可是其实不用这么分析,基本也能得到这么一个结论,可达路径多了,自然出行的比率会 ...

很多事情都是你说的这样,不用分析就可以猜测个结论。但是这种方式是严谨和科学的吗?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7-20 11:24
李蔚然 发表于 2013-7-11 17:39
国外关于PMPL(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调研很多,用在交通规划上,不再是感性认识而是理性数据分析,用在居住区 ...

是的。
作者: 国人匠心    时间: 2013-7-20 16:34
很有启发,这对商业设置有借鉴作用 步行与商业的关系
作者: dsngtn52    时间: 2013-7-22 10:14
楼主模式图里,少了一个,请补发一下吧,嘿嘿,另外,请问这个计算模型叫什么名字,用的是什么分析软件呀?~
作者: fjshcxww    时间: 2013-7-22 20:16
不错,分析得还算中肯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7-23 09:45
dsngtn52 发表于 2013-7-22 10:14
楼主模式图里,少了一个,请补发一下吧,嘿嘿,另外,请问这个计算模型叫什么名字,用的是什么分析软件呀? ...

这个你真的问倒我了。我也不知道啊~~~
作者: dsngtn52    时间: 2013-7-23 11:48
哦~还是谢谢楼主分享资料
作者: 城匠忍者    时间: 2013-7-23 16:59
其实现在的社会中,在一些街区就更需要步行了,这样可以增加人们的交际。因为车的原因就导致了人们变得更冷漠了 !!!
作者: 517的失眠人    时间: 2013-7-23 18:04
学习了!步行和交流是一种趋势!
作者: 红宝816    时间: 2013-7-29 15:35
楼主好坏啊,最后的错别字是故意的吧?
作者: 红宝816    时间: 2013-7-29 15:35
楼主好坏啊,最后的错别字是故意的吧?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7-29 15:48
红宝816 发表于 2013-7-29 15:35
楼主好坏啊,最后的错别字是故意的吧?

- -。蓝小图同学问过同样的问题。我就不再得瑟了。。hiahia
作者: forse7en    时间: 2013-8-1 21:02
原创的好东西,不过楼主最后一行字竟然就有错误....“全纯手打,入有错误(如有),警请凉解!!!”
作者: xiaolirenjia    时间: 2013-8-2 09:07
我的蛇那,咱一个!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8-5 09:46
forse7en 发表于 2013-8-1 21:02
原创的好东西,不过楼主最后一行字竟然就有错误....“全纯手打,入有错误(如有),警请凉解!!!”

这是故意的。▄︻┳═一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8-5 09:46
xiaolirenjia 发表于 2013-8-2 09:07
我的蛇那,咱一个!

用语言交流哈。
作者: 健翔翼沁9    时间: 2013-8-5 17:58
求高清。。。
作者: cholon    时间: 2013-8-5 18:44
很有帮助,感谢楼主!!!
作者: cholon    时间: 2013-8-5 18:45
另外,楼主麻烦您能不能给出研究机构和出处?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8-6 11:11
cholon 发表于 2013-8-5 18:45
另外,楼主麻烦您能不能给出研究机构和出处?

貌似很多东西这个机构是没共享的。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8-6 11:11
健翔翼沁9 发表于 2013-8-5 17:58
求高清。。。

么有啊。真么有啊。这个么有啊。
作者: 健翔翼沁9    时间: 2013-8-7 10:46
暴风 发表于 2013-8-6 11:11
么有啊。真么有啊。这个么有啊。

好吧。。。确实感觉很好,但是本人比较笨还得细细研究。。。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8-7 15:56
健翔翼沁9 发表于 2013-8-7 10:46
好吧。。。确实感觉很好,但是本人比较笨还得细细研究。。。

图片清晰度应该足够看清的吧。~
作者: 痴望恶魔    时间: 2013-8-8 08:15
不多说,都是知识
作者: 1251825744    时间: 2013-8-8 10:02
至少在做小区的路网上很有启发,谢谢楼主
作者: 万宁静致远    时间: 2013-8-8 10:31
好贴  太好了  就是图片太不清楚了有点
作者: unicornsiu    时间: 2013-8-8 10:50
这个……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楼主用的是模拟方法还是实测数据的相关评价哦?楼主的模型或数据“看上去”都是以国外为来源,这样就算楼主的模型和数据都正确,那也不能说明这样的结果具有普适性,或者说能在“国外”以外地区适用哦~~不考虑文化背景,只通过物质空间的分析很难说明因果关系吧……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8-9 09:32
unicornsiu 发表于 2013-8-8 10:50
这个……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楼主用的是模拟方法还是实测数据的相关评价哦?楼主的模型或数据“看上去” ...

欢迎给出其他结论。
作者: aqwp    时间: 2013-8-15 17:18
城市有城市的步行体系,居住区有居住区的步行体系,公园有公园的步行体系,商业街有商业街的步行体系,这个算神马研究?
作者: kukucai    时间: 2013-8-20 09:21
步行系统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 四级西北风    时间: 2013-8-20 10:11
这个好!!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8-20 10:51
aqwp 发表于 2013-8-15 17:18
城市有城市的步行体系,居住区有居住区的步行体系,公园有公园的步行体系,商业街有商业街的步行体系,这个 ...

很明显的看到,城市、居住区、公园、商业街后面你都有说步行体系,这个就算步行体系的一个小研究。
作者: yasno1    时间: 2013-8-20 11:22
谢谢共享!
作者: 声之咏叹    时间: 2013-8-21 14:57
超级赞,感谢楼主~~~~~~~~~~~~~~~~~~~~
作者: 傻傻的小工匠    时间: 2013-8-22 08:05
从没注意过这方面的东西,挺有意思的.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8-22 09:45
声之咏叹 发表于 2013-8-21 14:57
超级赞,感谢楼主~~~~~~~~~~~~~~~~~~~~

为planners服务~
作者: 你若成风    时间: 2013-8-22 15:12
有点意思,学习了。
作者: cholon    时间: 2013-8-28 15:16
暴风 发表于 2013-8-6 11:11
貌似很多东西这个机构是没共享的。

那这个文章出处是哪捏?
作者: 北风逐云    时间: 2013-8-28 15:44
学习了   请问六中社区模式图片出自哪里?
作者: 向阳sun    时间: 2013-8-30 11:17
学习学习~真不错,谢谢分享!!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9-2 12:58
北风逐云 发表于 2013-8-28 15:44
学习了   请问六中社区模式图片出自哪里?

这六种模式很经典的图啊。出自哪里我还真不知道,用的地方很多。
作者: 山东半岛铁盒    时间: 2013-9-5 17:39
感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miyake    时间: 2013-9-17 11:07
厉害,学习了~谢谢~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9-18 09:44
miyake 发表于 2013-9-17 11:07
厉害,学习了~谢谢~

呵呵,又被你翻到最前面了。。
作者: WinLee    时间: 2013-9-19 23:40
这个必须赞了···超级涨姿势···但是感觉后面总结的还是少了一点,如果能给一个更加全面和完善的结论就好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billyowens    时间: 2013-9-20 21:05
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lu348739893    时间: 2013-9-22 15:16
good
作者: vivili520    时间: 2013-9-23 17:16
分析的很好,以前只觉得要结合景观点,要是有个案例更好。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9-24 11:38
vivili520 发表于 2013-9-23 17:16
分析的很好,以前只觉得要结合景观点,要是有个案例更好。

优先考虑人的路径选择习惯,然后再结合景观吧。
作者: 尾巴丢了    时间: 2013-9-26 09:53
缺少街道的城市,是可悲的
作者: can—des    时间: 2013-9-26 18:08
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暴风    时间: 2013-9-26 20:14
尾巴丢了 发表于 2013-9-26 09:53
缺少街道的城市,是可悲的

街道前面,加三个字——有活力。哈哈
作者: 尾巴丢了    时间: 2013-9-27 10:38
暴风 发表于 2013-9-26 20:14
街道前面,加三个字——有活力。哈哈

的确
作者: 小鸟11    时间: 2013-9-29 10:45
我想问下  这种步行系统对现在有何影响呢
作者: 迷雾水珠哈哈    时间: 2013-10-3 22:14
楼主的这个资料对于我这样的作用还不是一般的大。非常的感谢楼主。。。
作者: roger8058    时间: 2013-10-7 21:05
标题: 结束对步行系统的猜测吧----可围观
文章中的“运用一种计算模型来研究其出行方式,得出了一些惊奇的结果,这些结果往往跟设计师的主观臆断相违背”
出行方式是通过计算模型来模拟的,并不代表真实情况,那得出后面的结论似乎就不正确了。
之前研究过一段时间的慢行系统,个人认为,作为交通出行的末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最佳模式是在交通模式转换点的均匀分布。
作者: Crayonlitem    时间: 2013-10-22 21:31
错在后面,故意的吧,这个数据方法很实在,意想不到,但又有一定道理,小时候村里的路网大体上就是tnd2,大家都喜欢走街串巷,但是现在,差不多是tnd1了,走起来不是很顺畅了,这种体会,应该大家都会有的吧
作者: efrike2008    时间: 2013-10-24 09:08
张姿势了
作者: hk794626952    时间: 2013-10-24 09:26
长见识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qingyang    时间: 2013-11-1 09:06
赞一个
作者: violetlyp    时间: 2013-11-1 10:07
楼主分析得挺好的
作者: violetlyp    时间: 2013-11-1 10:07
楼主分析得挺好的
作者: violetlyp    时间: 2013-11-1 10:07
楼主分析得挺好的
作者: hongri411    时间: 2013-11-5 16:16
分析的不错,不过要做好涉及到的东西很多,比如城市经济水平、人们生活习惯、周边及场地内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空间结构等等
作者: 黄山松    时间: 2013-11-6 10:12
能提供更多的直接到达目的地的步行路线的路网结构,自然能更高的提高步行出行方式的比例,说的很对,步行主要考虑快捷、安全!
作者: 小梅子梅子梅子    时间: 2013-11-7 17:43
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迷茫的小匠    时间: 2013-11-19 17:51
请问一下 这个出自哪里?
作者: 582124315    时间: 2013-12-2 09:02
感觉好像考虑的因素不是很全面,影响人们采取步行方式出行的因素很多。不过角度切入很好。
作者: newsheng    时间: 2013-12-2 21:56
有什么更加细致的研究成果吗》
作者: 洋哥    时间: 2013-12-10 12:59
不多说,都是知识
作者: shuzey    时间: 2014-3-31 09:54
这个切入点不错,值得更完整的分析啊,赞一个楼主。




欢迎光临 (http://bbs.caup.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