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直播】第三届数据增强设计学术研讨会(12.23)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12-22 02:42
标题: 【直播】第三届数据增强设计学术研讨会(12.23)

如果你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是12.23日当天,你就可以点击这里,进入斗鱼直播间,观看第三届数据增强设计学术研讨会的直播:

国匠城斗鱼直播间:http://www.douyu.com/450743
国匠城APP下载:http://guihuayun.com/wap/



会议主题

1、数据增强设计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2、多源大数据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人本尺度下的数据增强设计

会议时间

2017年12月23日   8:30-17:30

会议地点

南京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吴健雄纪念馆报告厅

主办单位

1、主办单位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

2、支持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城市实验室

3、会议组委会

联合主席:
杨俊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龙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史宜(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秘书处:
秦诗文、李鹏鹏

会议导读

在当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语境中,城市空间的内涵与形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革,通过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对城市空间进行整合和安排变得越来越难。城市数据获取与数据研究的飞速发展为规划学科提供了令人振奋的机遇,也为数据增强设计提出了新的命题,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探讨。

为进一步促进城市数据研究与设计的结合,交流相关领域新问题、新思路与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与东南大学将于2017年12月23日,在南京主办第三届数据增强设计学术研讨会。热烈欢迎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事业代表莅临与会。

会议议程

08:30-08:40    开幕式(主持人:杨俊宴)

08:40-10:00    特邀报告4位(主持人:杨滔)

▼面向规划设计的行为模拟方法

——王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大数据与城市空间分析实验室主任)



【摘要】提出了通过行为模拟支持规划评价、预警及对策的技术框架。利用路径调查与陈述偏好调查获得参观者行为数据并建立模型,进而在多个情景下对个体行游轨迹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预测了参观者排队、密度等参数的时空分布情况。在针对不同类型的评价对象提出各自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从模拟结果中辨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从规划与管理两方面提出预警及优化对策。

▼大数据深度介入城市设计的新进展

——杨俊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摘要】大数据分析到了走出纯学术研究,全面进入城市设计实践的新时期。在深度介入城市设计过程中,需要大数据本身的标准化、软件化、交互化发展,并从以下方面提升城市设计的科学性:

(1)多源大数据交叉研究发现城市规律
(2)全信息的理性沙盘辅助设计决策判断
(3)大数据交互评估模型优化城市设计
(4)评估最终设计成果

▼面向未来城市的数据增强设计

——龙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摘要】数据增强设计(Data Augmented Design、DAD)的理念自提出以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或类型的研究或实践,如侧重数据分析与传感器布置的适用于存量空间的DAD,侧重量化案例借鉴的适用于增量空间的DAD,龙瀛博士的这一报告将对第三类的DAD实践进行介绍,即适用于未来城市的DAD。在这一研究中,他与学生们共同提出了一套对于未来人居形态的新规则,分别由模块(Module)、系统(System)、片区(Area),以及图底(Background)构架而成,将人居形态的构建方式于技术革新的基础之上重新组织,有效改善现存城市病,同时创造更多人居环境永续发展的可能。这一方法论已经在贵州义龙新区进行了应用,并获得了UED竞赛奖励。

▼空间句法与数据时代的城市设计方法

——盛强(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摘要】当代信息技术为规划和设计师带来了越来越多样廉价的数据源,当面对过于丰富的数据时,如何在规划设计中有效的使用这些数据,建立具有预测能力的空间模型便成为能否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本汇报将以2017年空间句法-北京交大联合实验室的项目应用和教学研究为例,集中介绍空间句法作为重要数据分析和设计辅助工具在规划设计项目进行中各个阶段发挥的作用。

10:00-10:20特邀嘉宾合影及茶歇

10:20-11:40特邀报告4位(主持人:龙瀛)

▼数字技术在建筑、材料及装置艺术领域的研究及实践探索

——郭馨(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iDEA(深圳)合伙人)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对于设计领域的逐步渗透,其作用从设计的前期到深化到建造施工的各个阶段中体现出来,并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细化分工及快速迭代的发展模式。从原点来看,它包括了从设计前期的数据采集及处理(大数据,地理信息等),设计关键研究期的计算模拟及辅助(自然逻辑及数理逻辑的规则研发算法研发及空间辅助等),设计深化时期的优化及合理化(形体细化算法研发等),设计与建造的对接信息传导(BIM等), 建造方式(多元建造工具探索,机器臂,三维打印等)。目前数字技术主要相对独立或有所侧重的参与设计的不同阶段,并在不同的阶段催化时间空间物质的高效运用。而由于设计本身的综合及完整性,现阶段人脑智力则在整合及关联各个阶段中起着决定性的和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在这个数字化体系的巨大分支网格中,本报告主要结合个人在伦敦,香港及深圳三地的几个设计研究,分享数字技术在设计关键期,设计深化期,以及在混合阶段的艺术装置中的探索及运用。当数字技术开始逐渐渗透到阶段与阶段之间的整合及关系层面时,我们也许就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时代。

▼基于人流模拟的滨水空间环境设计

——胡昕宇(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讲师,硕导)



【摘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滨水开放空间人群行为特征,总结不同环境影响因素下不同时段内的滨水开放空间人群活跃度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利用Anylogic软件针对不同设计方案的滨水开放空间建立人流仿真模型,对人群活动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通过对仿真模型的分析,判断不同设计方案滨水空间环境的人群活动特征,对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互联网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常州为例

——秦萧(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研究员)



【摘要】互联网大数据是城市规划大数据应用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以常州市为例,重点利用微信热力、微博签到、POI、就业网站、房产网站等数据来分析常州市域城镇体系、城市空间结构、就业空间、居住空间、公共服务设施5个方面的规划内容,并注重大数据分析方法与传统问卷、访谈等小数据手段相结合,试图从城市发展和居民宜居、宜业视角来研究互联网大数据的具体应用路径。

▼基于空间大数据的大尺度城市形态规划设计

——史宜(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摘要】在数字化技术集成的支撑下,具有大范围、高精度特征的空间大数据得以更加便捷的获取,城市空间形态的定量分析能够在更高的精度和粒度维度得以实现。借助空间大数据,规划师不仅得以从更深入真实的视角和更宽阔的视野来揭示城市复杂形态背后的结构性规律,并且通过对大尺度城镇空间进行快速准确的整体性认知,使城市设计走向大尺度成为可能。本汇报将以昆山等地的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为例,介绍空间大数据如何应用于大尺度城市形态设计。

11:40-14:00午餐及休息

14:00-15:00特邀报告3位(主持人:史宜)

▼空间设计的再思考

——杨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摘要】空间设计本质是关于“虚空”形的创造。这既涉及到物质形态本身的美学、感知以及建构,同时也涉及到功能内容的注入、配比以及关联,彼此并不可严格区分开来。一方面,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另一方面,实证是创新的保障。因此,以不同尺度的案例去说明,空间设计是基于数字实证和校验的空间创新。

▼从数据思维到设计思维

——李栋(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创新中心副主任)



【摘要】数据思维是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但精细、全面的分析并不能自动地带来改变现实的手段,与此同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设计思维恰好相反,聚焦与寻求改进结果的实用方案,将两大方法论的结合应用潜力巨大。本次报告介绍了这方面的初步思考,并通过街区形态、街道改善等数个设计相关的工作加以阐释。

▼多源数据支撑的城市规划实践探索

——索超(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数据中心)



【摘要】简要介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大数据方向的研究进展,并结合规划项目,分享若干大数据在实践中具体应用。包括:依托高铁流数据对多层面的高铁效应研究提供定量支撑、采用景点及评价信息提炼区域文化特质、利用自行车刷卡数据辅助城市生活圈划定等。

15:00-15:45学生专场(主持人:史宜)

▼城市场景高颗粒度要素识别谱系建构与设计应用

——郑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



【摘要】最重要的事件正是那些发生在街道上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在城市场景中的一个微小细节要素的改变和不同,可能都会影响城市的空间品质、城市场景的特色和风格,给人所营造的氛围和感受也会有很大差别。然而,目前基于全卷积识别网络和开源数据集的图片识别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场景进行客观的分析,但是受制于识别精度和要素识别颗粒度的局限性,很难进行深层的场景识别,并进行综合的空间深入分析。因此,通过建构一个高颗粒度城市场景要素识别谱系,对城市场景进行综合和深度的分析,从微小因素出发,可以进一步的探索城市场景的“DNA”。在登封城市双修的过程中,通过应用高颗粒度识别要素谱系,对城市场景进行精细化的识别分析,进而开展精准双修,从蚂蚁视角分析空间,以人本主义设计空间。

▼历史的印记不会轻易磨灭——基于指标聚类算法的空间形态分区技术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曹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



【摘要】一块用地的空间形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综合的呈现,通常情况下通过容积率、高度、密度等指标对其进行描述均可视为单维度指标下的空间形态分区。通过指标聚类算法,可以在输入栏输入描述空间形态的各组指标,在输出栏控制空间形态分区的类别数量,形成一种基于指标聚类算法的空间形态分区技术。运用该技术对于城市空间形态进行聚类分区,发现随着类别数量的增多,在老城范围形成了趋于稳定的圈层结构,其形状同城市历史演替进程中的边界痕迹有较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一方面为该地区的设计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另一方面也触发了“历史的印记不会轻易磨灭”的猜想,当然,此猜想有待于更加严谨地论证和更多城市案例的检验。

基于数字历史地图的遗产廊道展示体系构建初探——以杭州钱塘江沿线为例

——朱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



【摘要】杭州钱塘江沿线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再现,以及其文化品牌的塑造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钱塘江沿线存在着历史资源点的被感知度较差、古景湮没,资源点间的串联度不高、可达性较差,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落地空间等各种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彰显钱塘江历史文化品牌,传承“城”“河”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试图通过数字历史地图叠合的方法,将城市片区古代意向与现代意向投影到城市空间中,得到片区古今意向文化分区及历史路径。在数字历史地图的基础上,规划策略强调人文场所的空间,提出针对古今意向的大遗产廊道展示体系,在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发展的同时,实现古今文化映射的有机融合。通过构建钱塘江沿线的数字历史地图平台,以期对其他沿江沿河地区的城市文化展示空间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15:45—17:15嘉宾自由讨论(主持人:边兰春)

讨论议题:

——数据增强设计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多源大数据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人本尺度下的数据增强设计

17:15—17:30会议总结及闭幕(主持人:杨俊宴)

温馨提示

1、本会议不收取注册费,在报名截止日期前提交参会回执,并收到会务组邮件回复的视为报名成功;报名成功的参会人员请于23日在会场领取邀请函。

2、热烈欢迎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事单位代表莅临与会。(正式报名已经结束,也欢迎未能及时报名者前来旁听)

联系方式

史宜:15951876167
秦诗文:15205195012

研讨会地点标示图:





设计营城 shejiyingcheng



作者: sunhtup    时间: 2017-12-22 21:33
谢谢啦!Up!!!
作者: ltyisq123    时间: 2017-12-23 08:34
直播声音有点小……
作者: 桀雄坊    时间: 2017-12-23 14:27
直播过后有录播看吗?
作者: 都是我画错    时间: 2017-12-23 21:27
有录播吗?
作者: 陈琪琨    时间: 2017-12-25 08:41
求录播
作者: hh3592    时间: 2017-12-25 09:58
有没有录播啊,同求




欢迎光临 (http://bbs.caup.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