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年会大数据论坛,一句话了解专家观点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9-17 05:55
标题: 年会大数据论坛,一句话了解专家观点

2014年城市规划年会中,大数据高峰论坛是大家关注的,而来自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博士生林雄斌,为大家整理了一句话的专家观点,一起了解下大数据专家都说了些什么吧。


友情提示:请不要错过今日微信最后一篇。


另,请转给没去的小伙伴吧:)


2014城市规划年会,大数据高端论坛:


中科院院士龚健雅:


智慧城市是基于数字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建立的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以实现对人和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


李清泉老师:


传统GIS的挑战:大数据的样本量、流质特征、异构数据、不确定性和数据发现。大数据GIS的特征:可扩展的动态数据管理方式,数据驱动的空间分析与挖掘,结合地理计算的可视分析。


熊璋老师:


城市数据利用存在数据被隔离,数据关系被遗忘,数据利用受到限制等问题,亟需数据活化(Data vitalization),通过感知,关联,存续等手段,实现海量多元多模数据的自我认知。规划需要有数据,从质到量的变化。智慧城市的规划=城市规划+信息技术。


沈振江老师:


政府的空间信息数据,民间的大数据和课题、个人的相关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日本智慧城市,数据与城市治理经验,日本大数据的公开和立法制度,对信息安全和个人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柴彦威老师:


城市化管理面临人本化和信息化趋势,城市规划是人本城市和智慧城市的结合。智慧城市对规划方法,规划体系和管理服务的创新:建立大数据和居民时空间行为的规划方法论;倡导生活空间规划,做实社区规划;城市动态管理和人本导向的管理。


王德老师:


数据缺乏时代与数据爆炸时代;大数据浪潮中的规划学科应对;规划范式的变革(数量化思维的冲击);规划与技术人员的关系;对现状城市理解的加深;大数据长期预测技术的缺失;规划模型的不可缺性;小数据,小模型,并以青岛世园会和上海养老设施为例进行分析。


甄峰老师:


大数据为规划过程创新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规划过程的人本化,科学化;认识和分析城市问题新的思维和技术方法;观察城市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变得透明,可控和可视。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的创新方向:规划调研、空间分析、公共参与和协同规划、空间预测和可视化表达。


孙玥:


广州实践以信息化技术,形成一套标准体系,一个数据库和一张图,实现广州市1142行政村规划和多规协同合一,搭建协同审批平台、多主体应用系统等平台,助力乡村治理。经验:从自上而下到共编共管共用、从单一规划到多规协调、从单一部门到多部门协同治理。


袁昕:


城乡社会作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再多的数据也不足描述系统的真实,但更多的数据描述可以更接近事实。2012年纽约市《开发数据法案》规定政府部门须在规定时间内公开数据。中国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数据开放的步伐,提高治理水平。


崔功豪:


大数据,人是核心。


石楠:


谈三点:大数据能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精准的数据可弥补大约数、平均数的不足;数据采集分析不必站交叉口数车辆了;能够推动城乡治理理念和规划改革,虚拟社会扁平化的结构有助于多元参与。


吴志强校长:


大数据与城市规划是天作之合。(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政策性、公众性。规划的天然属性与规划的协作实践,决定了他是大数据实现的美妙通道。——小编理解


作者的更多分享:


了解年会专家观点,除了大数据,作者还为我们带来了区域协调的相关观点:


关于区域协调:


“区域协调规划”,在区域发展方向、区域发展方式和区域发展挑战的趋势背景下,讨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在交通,产业,人口空间布局等方面推进合作和发展。


第一,区域规划核心在于协同和协调。区域规划是多个行政单元之间共同解决区域发展问题。过去的区域规划能发挥作用,现在区域规划很难实施是因为有多个主体。第二,不同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都不同,需要不同的法律和措施。


区域的协同是解决三个结构的问题:政治结构,经济社会的结构和空间的结构。现在做得多的是空间结构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和人居结构的问题。现在京津冀的问题是政治结构的问题,空间问题和环境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多目标的。


崔功豪老师:

1.协同的问题是改革开放的问题,每个城市的发展都需要改革开放;

2.北京的问题要从全国的角度来考虑;

3.北京人口的问题,该疏散的疏散,该集聚的集聚;

4.区域竞争,根本的问题还是绩效考核的问题。


周一星老师:

自上而下的手段过多;区域协同的两种类型;城市的人口由职能来决定的;协调关键是区域平衡;城市做强是需要的,为什么要做大?城市数量在下降,大城市的数量在扩张;中国市政设施的问题还没有被关注。


陈为邦老师:

区域协同解决三个结构的问题:政治结构,经济社会的结构和空间的结构。现在做得多的是空间结构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和人居结构的问题。现在京津冀的问题是政治结构的问题,由空间问题和环境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


王富海董事长:

区域规划需要两个平台,自上而下和平等协商:自上而下通过国家的指令性和指导性给予相应的设计和制度安排;平等协商以区域协调议程,推动行动规划。


END.


原文作者:林雄斌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博士生

联系方式:linxiongbin@sz.pku.edu.cn

作者微博:@Lin_Xiongbin


感谢作者的辛勤整理(部分内容有增删,更多内容在作者微博),大家可以通过信箱与作者进一步讨论。


我们期待您的声音,如果您在规划年会或日常工作、生活中有一些感悟、想法,我们愿意为您提供传达声音的平台,投稿联系方式:admin@caup.net,注明微信投稿即可。


友情提示:请不要错过今日微信最后一篇。另外,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期待现场的朋友带来更多资讯。







欢迎光临 (http://bbs.caup.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