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规划新知(12.06):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12-9 00:05
标题: 规划新知(12.06):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
国匠城【规划新知】栏目,旨在为大家发掘整理行业新知识,带大家一起增加知识储备,每日汇总,共同学习。欢迎大家加入国匠规划学社讨论,文末可查看规划学社服务内容与加入方式。

█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乡村发展,乡村振兴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乡村现象已经呈现了新城乡关系发展的趋势与可能,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说既有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自下而上的摸索与尝试,那么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可行的路径必然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力量与机制的协同。

高质量内容生产


随着城乡互动方式的革新以及城乡社会参与度的增强,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将日益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乡村的特色与异质性优势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典型如低密度的特色建成环境、大尺度的绿色生态空间、传承历史的耕作与生产方式、独具特色的乡村饮食、方言与地方曲艺等等。在更加看重内容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乡村不必一味迎合城市的审美和需求,呈现出更加真实的、高质量生活的乡村将获得更多的青睐。乡村可以而且必须更“乡村”!

推动乡村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是高质量内容生产的重要方面。手工制作、更突显技艺与匠心尤其传承历史文化的产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更显珍贵。观察近几年淘宝村的发展可以看到,一批以传统手工艺产品为主营的淘宝村不仅实现了产业兴旺,而且主动地走上了美丽乡村发展的道路。典型如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绿松石配饰和工艺品),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南石山村(唐三彩)等。这些淘宝村经营的这些具有较强地方根植性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且很难被简单地模仿、复制,因此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18年,传统农业大省河南省共发现50个淘宝村,总数位居全国第7位,仅次于东部沿海6省。河南省的淘宝村除经营农副产品、家具、金属制品等常规门类外,还包含了牡丹画、无框画、大鼓、民族乐器、艾草艾绒、玛瑙玉石、蜂机具、社火道具等多种传统手工艺产品类型,为乡村产业兴旺开辟了新的途径。

高质量的内容生产需要内生和外生动力的共同作用,淘宝村与网红村的融合发展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淘宝村尤其主营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淘宝村,具有成为网红村的优秀潜质;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手段,其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加工、制作全过程可以清晰甚至实时地在线传播,从而为乡村吸引大量关注;流量就是财富,如果淘宝村能够进一步在乡村景观与生态环境营造上投入精力,必将吸引更多的线下游客,实现文旅融合发展。而对于网红村,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高质量内容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化,将是破解网红村经济不可持续的重要途径。

乡村人居环境改善

振兴道路千万条,人居环境第一条[18]。没有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即使是已经率先实现产业兴旺的淘宝村,依然无法摆脱异化、消失的困境。事实上,人居环境是乡村异质性的重要方面,宜居才是乡村最值得骄傲和彰显的资本,也将是高质量内容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居环境更是留住人才的基础条件,尤其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不仅是留住淘宝村新富阶层的关键,也是乡村能否吸引外来游客甚至人才的关键。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难度很大,需要通盘考虑、多方统筹,科学实用的乡村规划尤为重要。移动互联网时代乡村系统的封闭性已经被彻底打破,空间治理失序现象日益增多。然而在这新旧交替的过渡期,社会对于传统乡村社会的想象却从未停止,乡村规划实践很大程度上也都处于探索与试错状态。早期的拆村并点已被实践证明是简单的想象,片面关注数量而忽略乡村社会复杂性的做法不仅引发激烈的社会矛盾,事实上也并未达到规划的预期。轰轰烈烈的乡村美化运动一定程度上是又一次城市审美和价值观的试验性输入,成效依然是学界争论的话题。面对新乡村,乡村规划需要尝试一次彻底的转型。作为信息时代的一场自下而上的乡村发展变革,新乡村的特别并不仅仅在于其类型的多样与路径的奇崛,村民信息获取途径的丰富与权利意识的觉醒对于乡村的影响更为深刻。面对更为复杂的利益交织与冲突,乡村规划如果不能以一种更加有针对性、更加自下而上、更加有实操性的方式出现,应该无法满足新乡村发展的迫切需求。认清村庄类型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关注乡村产业发展,当空间供给不足或失序时及时进行规划引导;充分利用技术赋能进行发展策划,这些或许是更为务实的乡村振兴路径。

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途径。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关键。只有明确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治理的核心是实现乡村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利益,就是全部私人利益之和[21]。乡村公共利益就是指乡村社会各主体利益的总和,是构成、促进高质量生活和良好社会发展的所有事物[22],而不是以单一利益主体目标的实现来衡量,也不是以经济发展等单一目标为主要追求。乡村治理的转型升级,不仅要关注治理主体与治理方式,更需要关注乡村治理的空间、经济、社会效应。

治理主体是乡村治理转型的结构性基础。治理理论强调权威的多中心,乡村善治应是多元主体进行良性互动的过程。即政府部门、村级组织、村民以及各类非政府组织在利益互动博弈的过程中完成乡村公共服务决策、解决乡村公共事务,并以实现“共赢”为目标的过程。若以政府为单一治理主体,则这种对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的统揽容易造成乡村治理的专权化。乡村群众与非政府组织的治理参与,也即发挥乡村居民的主体性是所有治理研究中均重点关注与重点呼吁的内容。《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明确强调,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打造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美丽村庄”。

乡村治理转型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乡村振兴,即对乡村治理效应的关注。乡村的本质是一种人居聚落,它承载着一类人、一群人的生活和福祉。乡村振兴的指向终将是乡村社会的全面现代化,通过从物质空间设计到邻里关系组织,重塑乡村特有的生活意趣和守望相助的社区精神。实现振兴的路径可能多种多样,但深入的制度设计、全面的治理重构将是最为核心、无法绕过的关键。因此,乡村治理转型必须被置于乡村全面发展的整体性视角之中。乡村治理的核心要以实现乡村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包括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以及生态宜居等细分目标。乡村治理转型成功不仅体现在多元主体的参与以及共治方式的形成,更体现在乡村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的全方面高质量发展。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

█ 老年人步行活动的分布特征与空间需求
关键词:老年人,步行活动,空间需求,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OD调查分析,归纳活动点与家距离之间的关系来表现步行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得不同活动点老年人的空间需求。结合老年人日常步行活动类型,并通过预调研筛选,选取小区游园、菜场、便利店、幼儿园、小学、诊所、社区文化中心、大型超市及银行作为老年人步行生活主要涉及的活动点,根据分析结果,老年人步行活动点及其与家的距离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关联性特征,可以将步行活动点与参与活动的步行距离归纳为3个圈层,同时在不同的活动分布圈层中,老年人的步行空间需求也有一定的侧重与差异:

距家300m范围内,老年人以邻域性活动为主,多数老年人认为步行空间应能提供环境优美、高品质、无障碍的步行环境;

300~500m范围内,老年人有比较固定的步行路径和较高的步行频率,主要关注的是整个步行过程的步行体验,对步行舒适性及安全性有较高需求;

500~800m范围内,老人进行远距离低频率活动,多数老年人对提升路径的便捷程度提出需求,并希望创造易识别、可停驻的步行空间。

老年人步行生活圈建构

随着《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的正式实施,以生活圈圈层系统为基础的我国居住区规划管理体系将逐步形成。老年人步行生活圈的规模与圈层界定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为参考,同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生活圈规划实践,以调研分析归纳得出的老年人步行活动类型与参与活动的步行距离关联性特征及老年人步行空间需求为基本依据,划定5分钟、10分钟及15分钟老年人步行生活圈, 步行距离依次为300m、500m及800m,各个圈层的主要活动构成、步行空间特征与空间需求要点如表2所示。

伴随步行活动圈层的扩大,其步行活动类型由休闲健身等日常自发性活动转变为就医、个人事务办理等非日常性必要型活动,其步行活动空间也由较为私密的宅域范围转变为完全公共的城市街道及服务设施。同时,随着步行距离的增加,其空间需求也从微观的空间环境感知向宏观抽象的路径组织与形态布局转变。对于住区适老化步行空间体系的构建,在以老年人步行生活圈作为圈层界面的同时,需要对其表现出的圈层过渡性特征进行适配与耦合。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生活圈视角下的住区适老化步行空间体系构建

█ 一个有趣的实验,春节礼品盒的迁徙
关键词:跟踪仪,人的尺度,城市尺度

2017年春节前夕,笔者在6个礼品盒里安装了微型跟踪仪,并把这6个礼品盒分别送给了即将回家过年的6位亲戚(图7)。在福建县城的新年习俗里,到亲戚家拜年不能空手,礼品盒经常是用为拜年的必需之物(图8)。收到礼品盒后亲戚也很少会打开礼品盒,而是立马转送给下一位来拜年的人。借助跟踪仪,笔者记录了6个礼品盒在2017年整个春节期间“被转送”的次数和它们悲情的一生(图9)。

图7  6个礼盒的第一站

图8  盒装牛奶是国人常用的拜年礼之一

图9  6个礼品盒的2017年春节之旅

在跟踪过程中,跟踪者需要时刻面临尺度的转换——从在人的尺度(scale of body)上近距离观察事物,到以一个更大的尺度——城市尺度(scale of city)理解被观察的事物与其所在的场所、城市乃至国家之间的关联,这种转换可以为读图者提供一个跨越场所的角度理解一个很微小的物体是如何逐步影响城市里不同区域及区域内人的生活的,而并不被所谓的“建筑红线”或场所的物理边界所限制。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大地之上,基于人的尺度的图绘





欢迎光临 (http://bbs.caup.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