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吴志强:论空间规划的内核逻辑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10-20 00:24
标题: 吴志强:论空间规划的内核逻辑


吴志强院士从6个层面阐释空间规划的基本逻辑:

空间规划第1逻辑:生命逻辑

空间支撑生命永续,发展不可损伤底线。文明是一种生命发育,文明发展形成一种主体与环境的交互生态,生态文明更需要生态环境作为生命支撑。吴志强院士强调,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架构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是防止和解决国家生态灾难,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和有效手段。

空间规划第2逻辑:蔓延逻辑

现代理性的点面蔓延,城市在前,国域满开。国家空间规划从点入手,都是以城市为点状发展的,形成村域、乡域、县域、市域、省域、区域、国域7个层面。吴志强院士以德国、美国建立国家空间现代规划体系为例指出,城市规划是一个国家空间现代化的先导,是一个国家空间规划的点状发源,国家空间规划则是一个国家空间治理由点到面的全面现代化的结果。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一个国家现代化不可缺失的现代理性重要组成部分。

空间规划第3逻辑:永续逻辑

经济、社会、生态三元互动才能支撑空间规划永续发展,这三支力量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转换互为支撑的,空间规划的水平在于三个相位活力的搭接水平。

空间规划第4逻辑:四维逻辑

时间是第一向量。如果建筑学是三维建成作为成果的话,规划是把三维建成作为生命的开始。

空间规划第5逻辑:腰部逻辑

市场涌现与社会协同的双力平衡腰点。吴志强院士以德国、日本、美国、北欧国家、英国典型国家的上下平衡、中央集权、底部决定、公众参与、完善的空间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为例来阐释这一逻辑,指出自上而下的政府调整和自下而上的市场动力的连接腰部是决定一个空间规划成功的关键部分。

空间规划第6逻辑:规划闭环递升逻辑

空间域变,规划本留。欧洲从90年代就开始做跨国规划,目前,一带一路也在做。市域层的空间规划已经做了管理体系、学科体系、技术体系、教育体系、人才体系的积累,向上可以外溢到省、区域、国家,向下可以外溢到县乡村镇,所以规划空间对象可以不断延伸。

吴志强院士强调,空间规划的前半部是不同层面的域的定语,回顾规划学科发展历史的过程,规划才是主体词。虽然学科知识不断扩充、多学科不断交叉融入规划,但是规划就要回归本质:即规划目标、路径选择、发展动力、监测评估、修正优化。不管域怎么变化,最后主题是规划。

本文节选自:中国城市规划
原文链接: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大会报告观点集锦(上)






欢迎光临 (http://bbs.caup.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