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原经济区规划——空间布局 [打印本页]

作者: 冷馨儿    时间: 2013-4-17 16:05
标题: 中原经济区规划——空间布局
1、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提升郑州区域中心服务功能,支持郑(州)汴(开封)新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郑(州)汴(开封)一体化,提升郑(州)洛(阳)工业走廊产业和人口集聚水平;推动多层次高效便捷快速通道建设,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9市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和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引领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2、构建“米”字形发展轴

提升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功能,加快东北西南向和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建设,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字形重点开发地带,形成支撑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相连接的基本骨架。
沿陇海发展轴。依托陆桥通道,增强三门峡、运城、洛阳、开封、商丘、淮北、宿州、菏泽等沿线城市支撑作用,形成贯通东中西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城镇密集带。
沿京广发展轴。依托京广通道,提升邢台、邯郸、安阳、鹤壁、新乡、许昌、平顶山、漯河、驻马店、信阳等沿线城市综合实力,构建北接京津、沟通南北的产业和城镇密集带。
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依托连接重庆、郑州、济南的运输通道,提升聊城、濮阳、平顶山、南阳等沿线城市发展水平,培育形成连接山东半岛、直通大西南的区域发展轴。
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依托连接太原、郑州、合肥的运输通道,发展壮大长治、晋城、焦作、济源、周口、阜阳等沿线城市,培育形成面向长三角、联系晋陕蒙地区的区域发展轴。
3、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加强运输通道建设,提升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和淮河上中游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沿邯(郸)长(治)邯(郸)济(南)经济带和沿淮经济带,形成与字形发展轴相衔接、促进中原经济区东西向开放合作的重要支撑。
沿邯长邯济经济带。依托邯长邯济铁路、晋豫鲁大能力运输通道和青(岛)兰(州)高速,推动长治、邯郸、安阳、邢台、聊城等沿线工业城市振兴发展,形成支撑中原经济区北部省际交汇区域发展的经济带。
沿淮经济带。依托淮河水运通道及沿淮路网通道,统筹淮河沿线资源开发,提升信阳、周口、驻马店、漯河、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的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水平,形成支撑中原经济区东南部区域发展的经济带。
4、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推进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构建具有中原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转自百度文库《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 国家发改委








欢迎光临 (http://bbs.caup.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